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资料 > 教学反思

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3-06 11:52:09
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

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

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,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,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,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1

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是一篇科普文章,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: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。20世纪末,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,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、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。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,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,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。课文以“飞向蓝天的恐龙”为题,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,颇具吸引力。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、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──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,告诉我们:在中生代时期,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,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。课文的第 3、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。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,以“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”这一设问,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,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,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。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,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、形态、行走方式;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,它的后代繁衍变化、形态各异的情况;由于它们的体态、体 ……此处隐藏11676个字……,并希望得到很好的提高。

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15

【1】 苏老师在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:

教师出示两个句子,让学生观察比较:

1、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,长得越来越像鸟类。

2、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,长得像鸟类。

生1: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,多了一个“逐渐”和“越来越”。

生2:我觉得这些词具体写出了猎食性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的。

生3:用了“逐渐”和“越来越”这样的词,我知道猎食性恐龙不是一下子变成鸟的。

……

由这一个教学片段,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。

教什么?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为典型的科普说明文,教师能挑战这类文章上公开课,精神可嘉。很显然,象这样的文章,“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,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”是教学重点之一,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,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`把握,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,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,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。难能可贵的是,苏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(即教什么)有十分清楚的意识,教师关注到了知识背后语言文字、表达方式、并设计了比较句子的环节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发现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,感悟表达的准确与科学。

怎么教?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。应该说上面的片段教学体现了这个特点,但是,还很不够,具体地说,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,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,一定要内化到心灵!那么,最好的办法就是读,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,在读中感悟,在读中内化。在这一点上,教师处理的不够灵活,或者说是不够全面。

《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